为增强三明市氟化工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地方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2月13日余市长主持召开了三明市氟化工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同意成立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挂靠三明学院,受三明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直接指导。6月21日研究院成立大会顺利召开,依托三明学院,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专家及平台,全省首个由“政府主导、学院主体、企业参与、院校协同”的氟化工产业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应运而生。根据三明市政府提出基本理念和原则,立足实际,瞄准产业发展前沿,通过“政产学研用”合作,进行战略研究、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示范应用,为三明市氟化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项目孵化、人才培训、产业咨询,打造具有三明特色和国内先进水平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一、汇聚精英,凝聚科研团队
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福建省首个氟化工研究院,成立初期汇聚全国氟化工行业精英力量、龙头企业、知名专家、高校科研团队,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一年来新引进有机化学、化工、材料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博士10名、硕士3名,其中台湾地区博士3名,留美博士1名。充分发挥氟化工人才高地优势,聚焦新材料(氟化工、石墨碳材料、稀土、硅产业)、绿色化工(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环保)等方向,申报应用型学科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新材料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基地”和“服务区域新材料科技创新团队”,培养氟化工产业所需的行业专家、工程硕士和本科工程技术人才。
二、聚集产业力量,推动科技研发及项目落地
通过科研团队及平台优势,提升企业和科研机构科研水平,推动一批成果落地。围绕环保型新型含氟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开发与产业化等四个研发方向,与上海有机所联合开发新型环保含氟丙烯酸酯系列单体;在福建三农基地打通氟碳涂料等下游产品关键技术节点,开展含氟碘代烷及其织物整理剂的前期技术开发、与海斯福化工、锦浪新材、海西联合药业合作,推动全氟己酮、药用含氟吸入式麻醉剂、微胶囊发泡剂和含氟液晶材料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四川上氟科技合作,开展含氟防污渍材料在液晶显示屏上的应用,联合东莹化工、高宝矿业、永福化工等单位,开展低品位萤石矿高效利用,直接生产氢氟酸、电子级氢氟酸及白炭黑等高端无机含氟化合物的技术工艺研究和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清流高端无机氟企业项目落地、2万吨五氟乙烷扩建和R32项目建设;等。
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取得多项研发成果。如与福建三农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改性单体法合成长丝专用高压缩比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的新工艺研究”,经评审专家鉴定,研发成果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与中机铸材公司共同开发的“水玻璃铸造废弃砂再生研究”通过成果鉴定;与福建三农公司共同开发的“无全氟辛酸环境友好型水性聚四氟乙烯乳液的开发”形成产业化应用;无PFOA环境友好水性聚四氟乙烯乳液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增利润2500万元,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明市政府计划每年为研究院提供500万科研经费,研究院联合企业共同申报省科技厅平台建设项目经费250万、省财政厅财政经费支持300万、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40万等,为地方氟化工企业和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攻关、技术研发和企业转型注入了大量辅助资金。2017年研究院出资199万元成立产学研合作基金,召开项目评审会进行公开评审,为三明学院、三明市海斯福化工、福建三农新材料、清流东莹化工、三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基础研发经费。
三、共商共享,牵头成立三明市氟化工产业协会
为整合地方氟化工产业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项目孵化、人才培训、产业咨询,打造具有三明特色的氟化工企业沟通交流服务平台,2018年1月研究院联合三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成立三明市首家氟化工产业协会,并承办三明市企业“分享共赢聚力同行”手拉手对接活动,邀请了三明市政府程鹏鹰副市长莅临指导。成立氟化工产业协会是三明市氟化工行业的一件大事,通过各种途径把氟化工上下游企业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反映企业的呼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产业协会成立以来协助三元区、明溪及清流等氟化工聚集地到上海、杭州、山东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9次,诊断企业疑难杂症8次,配合三明化工等大型企业转型和部分项目落地;与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及地方氟化工龙头企业联合编制三明市氟化工产业发展报告白皮书,填补该方面空白。为提升氟化工研究院和产业协会影响力,计划于12月份联合中国氟硅协会承办2018年全国氟化工发展年会,推动地方招商引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高校牵头、地方企业参与、地方政府主导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四、知己知彼,做氟化工行的“行家里手”
为了解三明市部分地区氟化工产业发展现状,摸清相关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了解地方政府及氟化工企业建设与发展思路,协助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一年以来三明学院党委书记兰明尚、校长刘健及氟化工工作人员多次深入明溪、大田、清流一带开展氟化工专题调研,借由此行全面了解地方氟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动态。为了解行业发展前景及科研工作前沿,研究院还多次前往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中国氟硅协会及省外部分氟化工大型企业寻找专家为研究院发展“把脉问诊”。在调研过程中提出了有利于地方产业和研究院发展的新思路、新策略,也促进了三明学院与地方产业就相关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了协议。
打造产业发展智库。筹措成立福建省氟化工虚拟研究院,整合氟化工产业资源,协调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的技术、人才和政策上困难。研究院受邀参加清流县化工(杭州)专场招商推介会,协助三化公司转型氟化工项目论证和项目联合考察,并起草2018年三明市氟化工项目招商手册;应有明溪县邀请,对该县拟引进的一个招商项目进行论证,及时提出基于安全技术和生产环保技术转型升级、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产品生产体系等一系列建设性意见。针对我省氟化工产业发展情况,研究院李奇勇老师从氟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撰写的《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我省氟化工产业的建议》被福建省政协《政协信息》专报件采纳
五、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研究院科研工作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应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改革成果,创建化工类特色专业集群,以IEET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实施为主线推动我院人才培养。通过研究院整合优势资源服务化工类人才培养,发挥省级重点学科优势和科研平台作用,以实现学生多元成长成才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为核心,与区域化工企业全方位合作,探索出一条学生成才需要与地方产业需求双向对接的化工类专业多元育人新路径,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科教融合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与地方企业积极互动,通过“一课双师”课堂教学、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学生论文(设计)指导、实践教学共建等方面开展工作效果显著。我院共建实习基地福建三农新材料有限公司获评三明学院首届十佳教学实践基地称号;在研究院与企业开展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中总结提炼,构建出“12345”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中突围而出,融合省级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