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氟令"的实施,对一线冰箱厂家来说,自可以高枕无忧,但对于少数生产冰箱、冷柜的小厂家来说,可能濒临破产倒闭的危险。"禁氟令"成为这些厂家的切肤之痛,要想避免淘汰出局,这些小厂家必须进行技术改造,而改造的费用将使这些小厂家面临沉甸甸的负担,"禁氟令"将禁"倒"小厂家。
大厂家无氟生产
禁氟令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任何企业不得生产以氯氟烃(CFCs)为制冷剂、发泡剂的家用电器产品,不得在家用电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氯氟烃作为清洗剂。9月1日起,任何企业(包括生产企业以及经销商和零售商在内的所有流通企业)不得销售以氯氟烃为制冷剂、发泡剂的家用电器产品。
记者日前走访北京的国美、苏宁电器时发现,所有的冰箱都已实现无氟生产。海尔冰箱开发部长王东宁表示,海尔冰箱从1997年开始,就已经全面实现了无氟化。
科龙国内营销总公司品牌传播部副总监宋红燕也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容声冰箱、冷柜自2002年就着手无氟产品的替代,到2005年底,容声冰箱、冷柜均已实现无氟生产。
"我们认为此次'禁氟令'的实施,对一线的大厂家来说不会有任何的影响。"LG冰箱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对于一线冰箱厂家来说,冰箱的无氟早已不是关注点,而冰箱的性能和外观才是群雄逐鹿的焦点。
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姜风也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无氟替代的技术就已成熟,在 1996年以前建立的一些冰箱厂家获得了蒙特利尔多边基金支持,目前,这些企业的无氟改造都已完毕。
冰箱小厂前途堪忧
不过对于一些小厂家来说,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这些小厂家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把比价格作为杀手锏,而降低价格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生产含氟冰箱。"禁氟令"对这些小厂家来说,自然成了一道关卡。小厂家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冰箱的无氟生产;要么关门大吉。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制冷学科部教授李红旗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冰箱实行无氟改造时,制冷剂的替代物主要有三种,R600a、R134a和一些混合工质。R600a,也就是异丁烷,属于碳氢化合物,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且制冷效率高,比较节能。不过,这种物质易燃易爆,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如果企业要使用这种替代物,必须具有配套的安全措施。对于小企业来说,其一次性投入成本比较大。
R134a相对于R600a来说,由于并非易燃易爆物品,其安全性要高得多。不过这种物质容易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并且R134a工艺和材料要求高,目前美国主要使用该制冷剂。
李红旗教授指出,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使用混合工质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利用混合工质作为制冷剂和传统的氯氟烃制冷剂相比,对冰箱设备所做的改动相对较小。不过,混合工质只是种过渡性的物质,其含的R22对臭氧层仍有破坏作用。
以专业生产冰箱、冷柜为产品的浙江宁波上工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吴浩杰不无忧愁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禁氟令对他们厂家影响很大。吴浩杰说:"目前,我们生产的冰箱不少是含氟的,因为这些冰箱和无氟冰箱相比,价格低廉,在三、四级市场也颇受欢迎,市场需求在40%左右。要是进行技术改造,对制冷剂、发泡剂进行替代,并且对压缩机进行改造,生产成本要提高10%以上,这对于我们厂的冰箱市场来说,冲击很大。"
吴浩杰同时指出,现在很少有企业实行混合工质作为制冷剂,虽然对设备所做的改动比较小,但混合工质的制冷效率太低,并且可以使用混合工质的压缩机,仅有LG一家。所以,目前企业所进行的制冷剂替代大多是R134a和R60 0a。
《中国电子报》记者致电浙江双龙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双龙电气已从去年开始停止生产电冰箱和冷柜。但在双龙电器网站的介绍上赫然写着"双龙公司拥有小型电冰箱30万台、冷柜15万台和冰箱压缩机200 万台的年生产能力,并建设了3条自动装配流水生产线"。相关负责人只是含糊地解释道,因亏欠银行贷款,造成冰箱停产。但她还是向告诉透露,该公司以前所生产的产品都是含氟冰箱。
专家指出,很多冰箱小企业,经营不好,再加上禁氟令即将实施,缺乏改造资金,只好关门大吉。也有部分企业进行改造,但是因价格上涨,原先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这些小冰箱厂家前途堪忧。
7月1日,含氟原料将停止生产
相比较而言,冷柜小厂的命运就更不佳了。随着冰箱大量普及,冷柜市场逐年萎缩,专业生产厂家如澳柯玛,近几年来也几乎陷入困境,纵使国家有一定的资金扶持,但其生产线改造进程仍然相对缓慢。
李红旗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禁氟令对冷柜行业的冲击要大于冰箱厂家。冷柜行业的改造起步较晚,和冰箱相比相对成本较高。"他分析道,冰箱改造时间已达十多年,十多年"消化"这一次性生产设备投入;而每个冷柜厂家改造起步时间不同,比如某厂家改造时间为五年,五年"消化"一次性投入成本,自然,冷柜成本增加更高。
李红旗还指出,冷柜是低质量、低效率、低价格的产品,即便增加相同的成本,对冷柜来说,则相对成本增加更大,冷柜低价优势将受到强大冲击。
"相比冰箱而言,冷柜的小厂家更多,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冷柜杂牌军,并且这些小厂家的环保意识很薄弱。" 姜风说。对小厂家来说,进行一次性改造,投入的费用太大,大多小厂家无法接受。
专业生产冰箱、酒柜等产品的广东中山奥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世庆很担心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我们从建厂开始,生产的产品就已无氟,但是我担心,在三、四级这样的小市场,虽然国家禁止生产含氟冰箱、冷柜,但'天高皇帝远',在这些小市场,国家监管力度如果不够,这些小厂家肯定会偷偷摸摸地生产。"
不过,姜风向《中国电子报》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7月1日,国家将关闭氯氟烃厂家,釜底抽薪,原材料断了,厂家想生产含氟冰箱、冷柜都很困难。虽然,市场上可能还有一些氯氟烃的存货,但是物以稀为贵,这点氯氟烃价格肯定上涨,小厂家想要生产含氟冰箱、冷柜,只会比无氟产品价格更高。她还告诉记者,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都明确表示要加强无氟产品的监管力度,肃清市场。届时,冰箱、冷柜小厂家的命运就岌岌可危了。
声明:
本文为转载稿,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立场无关。我们对天天化工网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我们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