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 言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也日益严格。特别是在汽车、航空以及工业、建筑等领域,防雾涂料因其独特的功能性而变得愈发越来越重要。这类涂料产品能够有效减少雾气在透明物体表面的凝结,从而提高视线清晰度和安全性,其应用价值不言而喻涂料在线。
防雾涂料作为高技术涂料产品之一,属于新型功能性涂料,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国内外各企业在此领域的开发均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国内外研究防雾涂料的技术路线基本一致,且目前主流的防雾涂料均采用亲水涂层的技术路线。目前高端市场,如乘用车车灯防雾涂料,还是以日、美防雾涂料产品为主,也是国外对中国的卡脖子技术。
在标准方面,目前国内外都没有专门用于评价防雾涂料防雾效果的通用标准。在本标准实施前,防雾涂料产品开发、涂装使用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验收均无合适标准参考。现阶段防雾涂料仅在车灯领域有比较成熟的应用,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起草单位,近年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TS 5385:2022,为车灯行业防雾涂料的应用提供了检测技术,但该方法无法适用于防雾涂料的其他应用领域。行业上下游企业希望尽快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提供科学可靠的性能评价方法,规范防雾涂料测试要求,促进我国功能性涂料的技术进步。
1 标准主要起草过程
《防雾涂料》的制定工作历时约1.5a,经历了开发方法、研制设备、设计编制框架、成立工作组、统筹推进研究编制工作、开展验证试验、广泛征求意见、标准审查、报批等阶段。
2 标准技术内容
2.1 范围
目前市场中防雾涂料主要用于透明塑料、玻璃等材质表面,且根据验证试验,缺乏疏水型防雾涂料的相关验证数据。故将标准适用范围确定为:“本文件适用于施涂于塑料、玻璃等透明基材表面的亲水型防雾涂料”。
2.2 产品分类
该标准根据防雾涂料的主要应用领域分为四类:Ⅰ型为护目镜、眼镜等眼面部防护产品用防雾涂料;Ⅱ型为车辆灯具用防雾涂料;Ⅲ型为安防用监控设备内表面用防雾涂料;Ⅳ型为其他类防雾涂料。针对各类防雾涂料的实际应用场景和特性,分别设置了防雾相关测试项目。
2.3 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技术指标
2.3.1 检验项目的设置
标准中项目设置是根据目前防雾涂料的应用领域及实际的使用情况来确定的,考虑了产品的本身特性及实际应用中需要关注的性能,并根据产品分类和用途,设置相关试验项目。
防雾涂料作为一种功能性涂料,防雾效果的好坏是首先需要考虑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指标。在项目设置上不仅要考虑初始的防雾性能,还要考虑在不同工况条件下,防雾性能的下降情况,以及长期保持防雾性的能力。常规液体性能有:在容器中状态、黏度、不挥发物含量。涂膜物理性能有:涂膜外观、划格试验、铅笔硬度(内聚破坏中擦伤)、透光率、雾度、耐磨性、接触角。涂膜耐性有:耐水性、耐人工气候老化性。核心项目防雾性又分为初始防雾性、长效防雾性(10次循环)、乙醇擦拭后防雾性、耐湿后防雾性(24h)、耐热后防雾性、耐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后防雾性(20次循环)。项目设置及说明内容具体见表1。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